塵肺病 pneumoconiosis

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礦物性粉塵并在肺內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疾病

診斷原則

根據可靠的生產性礦物性粉塵接觸史,以技術質量合格的X射線高千伏或數字化攝影( DR)后前位胸片表現為主要依據,結合工作場所職業衛生學、塵肺流行病學凋查資料和職業健康監護資料,參考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類似肺部疾病后,對照塵肺病診斷標準片,方可診斷。

勞動者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符合塵肺病的特征.沒有證據否定其與接觸粉塵之間必然聯系的,應當診斷為塵肺病。

診斷分期

塵肺壹期

有下列表現之一者:

a) 有總體密集度1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至少達到2個肺區;

b) 接觸石棉粉塵,有總體密集度l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只有1個肺區,同時出現胸膜斑;

c) 接觸石棉粉塵,小陰影總體密集度為O,但至少有兩個肺區小陰影密集度為0/1,同時出現胸膜斑。

塵肺貳期

有下列表現之一者:

a) 有總體密集度2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超過4個肺區;

b) 有總體密集度3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達到4個肺區;

c) 接觸石棉粉塵,有總體密集度l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超過4個肺區,同時出現胸膜斑并已累及部分心緣或膈面;

d) 接觸石棉粉塵,有總體密集度2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達到4個肺區,同時出現胸膜斑并已累及部分心緣或膈面。

塵肺叁期

有下列表現之一者:

a) 有大陰影出現,其長徑不小于20mm,短徑大于10mm;

b) 有總體密集度3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超過4個肺區并有小陰影聚集;

c) 有總體密集度3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超過4個肺區并有大陰影;

d) 接觸石棉粉塵,有總體密集度3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超過4個肺區,同時單個或兩側多個胸膜斑長度之和超過單側胸壁長度的二分之一或累及心緣使其部分顯示蓬亂。

治療原則

塵肺病患者應及時脫離粉塵作業,并根據病情需要進行綜合治療,積極預防和治療肺結核及其他并發癥,減輕臨床癥狀、延緩病情進展、延長患者壽命、提高生活質量。

 

--GBZ 70-2015《塵肺病診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