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全國職業病報告情況
一、2015年全國職業病報告情況
根據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2015年共報告職業病29180例。從病種分布看,職業性塵肺病最多,為26081例,其次為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職業性化學中毒,分別為1097例和931例,其他職業病合計1071例。從行業分布看,報告職業病病例主要分布在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以及開采輔助活動等行業,分別為11625例、3116例和3069例,共占職業病報告總數的61.03%。
(一)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塵肺病新病例26081例,其中約93.92%的病例為煤工塵肺和矽肺,分別為14152例和10343例。報告其他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89例,主要分布在制造、采礦等行業。
(二)職業性化學中毒。
共報告各類急性職業中毒事故260起,中毒383例,其中重大職業中毒事故7起,中毒37例,死亡6例。引起急性職業中毒的化學物質30余種,其中一氧化碳中毒最多,共發生92起131例。
共報告各類慢性職業中毒548例。引起慢性職業中毒的化學物質18余種,其中苯中毒最多,為228例,其次為砷及其化合物中毒和鉛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鉛),分別為108例和78例。
(三)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097例,其中噪聲聾1052例(占95.90%)。報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和采礦業。
(四)職業性傳染病。
共報告職業性傳染病485例,其中布魯氏菌病429例,其次為森林腦炎48例。報告病例主要分布在農林牧漁業和制造業。
(五)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2例。其中放射性甲狀腺疾病5例,放射性腫瘤3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3例,放射性皮膚疾病1例。
(六)職業性腫瘤等五類職業病。
共報告485例。職業性腫瘤81例(其中苯所致白血病46例),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149例(其中手臂振動病70例,中暑64例),職業性皮膚病106例(其中接觸性皮炎46例),職業性眼病121例(其中白內障66例,化學性眼部灼傷47例),其他職業病28例(其中滑囊炎25例,金屬煙熱2例)。
二、2016年全國職業病報告情況
根據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職業病報告,2016年共報告職業病31789例。其中,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28088例,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276例,職業性化學中毒1212例,其他各類職業病合計1213例。從行業分布看,報告職業病病例主要分布在煤炭開采和洗選業(13070例)、有色金屬礦采選業(4110例)以及開采輔助活動行業(3829例),共占職業病報告總數的66.09%。
(一)職業性塵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塵肺病新病例27992例,較2015年增加1911例。其中,95.49%的病例為煤工塵肺和矽肺,分別為16658例和10072例。報告其他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96例。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報告例數占2016年職業病報告總例數的88.36%。
(二)職業性化學中毒。
共報告各類急性職業中毒事故272起,中毒400例,其中重大職業中毒事故(同時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6起,中毒45例(包含死亡4例)。引起急性職業中毒的確認的化學物質49種,其中一氧化碳中毒的起數和人數最多,共發生104起178例。
共報告各類慢性職業中毒812例。引起慢性職業中毒的確認的化學物質15種,其中砷及其化合物中毒最多,為342例,其次為苯中毒和鉛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鉛),分別為240例和89例。
(三)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276例,其中噪聲聾1220例、爆震聾40例、鉻鼻病13例、牙酸蝕病3例。報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和采礦業。
(四)職業性傳染病。
共報告職業性傳染病610例,其中布魯氏菌病535例、森林腦炎64例、萊姆病11例。病例主要分布在農林牧漁業355例和制造業123例。
(五)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7例,其中放射性腫瘤8例,放射性皮膚病5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2例,放射性骨損傷1例,放射性性腺疾病1例。
(六)職業性腫瘤等五類職業病。
共報告586例,職業性腫瘤90例(其中苯所致白血病36例),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268例(其中中暑193例,手臂振動病53例),職業性皮膚病100例(其中接觸性皮炎47例),職業性眼病104例(其中白內障69例、化學性眼部灼傷33例),其他職業病24例(全部為滑囊炎)。
--安全監管總局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司
2017年12月28日